去年,我在《短劇營銷,品牌們的新戰場》一文談到品牌拍短劇的可能:品牌花幾十萬拍一部TVC是常有的事,如果一個品牌每年要在這上面花很多錢,其實也可以考慮拿幾十萬做一個定制短劇,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。
定制短劇意味著品牌與制作團隊的深度合作,還意味著從劇本創作到人物設定,乃至場景布置,品牌元素都要與故事情節渾然一體。定制短劇的關鍵在于打造與品牌理念相契合的原創故事,這種故事應該能夠傳達品牌的核心價值,并與目標受眾產生共鳴。
最近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拍短劇了,如麥當勞的《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》,肯德基的《重生之吃貨皇后惹不起》,蜜雪冰城的《雪王的穿越日記》,太二酸菜魚的《實習霸總狂寵賣魚妹》,IQOO手機聯合騰訊天美推出的電競題材短劇《重生之我在宿舍當爸爸》。
這些短劇以其緊湊的劇情與品牌形象緊密結合的故事線,成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。
那么,品牌拍攝短劇是否會成為一種常規的營銷手段?我在看了幾部品牌短劇后,想在這篇文章中繼續探討這一話題。
01 品牌拍短劇,怎么做營銷的?
品牌投身短劇制作,并不依賴于“票房”收入,而是為了產品銷售。這就意味著,拍短劇是為了給品牌做營銷,展示產品的核心價值和理念,吸引消費者。
我們可以將當前品牌拍短劇的營銷方式歸納為以下幾類。
●偽短劇真TVC式:
這種方式最直觀,就是將傳統的TVC廣告包裝成短劇的形式。
麥當勞《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》,該短劇雖然設定在一個重生的奇幻故事背景下,但劇情很短,每集都是新故事,前后聯系也不大,每一集的核心都落在麥當勞的產品賣點上,比如新鮮食材或促銷活動。本質上可以將其可以視為童漠男出演的TVC。
●品牌植入式:
品牌通過將產品自然植入劇情中,頻繁地展示產品或服務,并結合促銷活動與情節融合。
肯德基《重生之吃貨皇后惹不起》,這部短劇多次讓“皇后”到肯德基點餐,并通過“KFC周末瘋狂拼”活動將促銷信息巧妙植入劇情。
IQOO《重生之我在宿舍當爸爸》,短劇通過情節展示IQOO手機的強大游戲性能,吸引了年輕的游戲玩家。這種做法利用了游戲場景與產品特點的高度契合,強化了觀眾對品牌的印象。
●場景(情景)融入式:
短劇將品牌元素直接融入到劇情或場景中,使其成為故事的一部分,讓觀眾更自然地接受品牌的植入。
星巴克《我在古代開星巴克》,直接將星巴克搬進古代,主角作為“星巴克伙伴”開設“星巴客棧”,用古代材料制作出具有現代風味的咖啡飲品。
太二酸菜魚《實習霸總狂寵賣魚妹》,以太二酸菜魚的門店為主要場景,借助輕松搞笑的劇情展示品牌的獨特定位,場景與品牌結合得十分緊密。
●達人營銷式:
品牌通過與知名KOL合作,借助他們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來推廣產品。這種方式結合了達人的形象與品牌調性。
星巴克《我在古代開星巴克》,邀請了抖音知名CP達人“0011”出演,利用達人本身的影響力和粉絲基礎,拉近品牌與觀眾的距離。
茶百道與抖音短劇達人@姜十七合作的《愛有百道新鮮》,通過劇情展示產品的特色,同時借助達人的粉絲效應推動品牌傳播。
●IP營銷式:
品牌通過已有的IP形象進行短劇制作,鞏固IP形象,提升品牌的認知度。
蜜雪冰城《雪王的穿越日記》,以品牌IP形象“雪王”為核心,將這一吉祥物融入劇情,利用可愛的形象和搞笑的情節提升了觀眾對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。
02 品牌拍短劇有何特點?
品牌制作短劇與常規短劇相比,有著獨特的特點和考量,以下是品牌短劇的一些顯著特點:
●內容精煉
品牌短劇通常篇幅較短,以3-5集為主,遵循“經濟實用”原則。品牌拍短劇的核心目的不是為了長篇敘事,而是通過有限的篇幅傳遞品牌信息。
肯德基的《重生之吃貨皇后惹不起》是少數超過10集的短劇,但大多數品牌短劇都避免了像普通短劇那樣的幾十集敘事。
●高頻植入
由于短劇篇幅短小,品牌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品牌曝光。因此,短劇中的品牌元素往往出現頻率較高。
與傳統廣告相比,短劇能夠通過多樣的植入方式讓品牌信息融入劇情,既包括直接展示產品的場景,也通過故事情節的設定讓品牌元素自然融入。大部分短劇,其實是佯裝成短劇的廣告。
比如,肯德基的短劇多次出現“皇后”在肯德基點餐,還結合了實際的促銷活動,將品牌與故事緊密結合。
●主題鮮明
品牌短劇通常選擇具有吸引力的主題,如穿越、霸總、重生、甜寵、逆襲等熱門題材。這些題材往往充滿戲劇性和爽快感,能夠迅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。
以麥當勞的《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煉魔法》為例,重生題材結合職場逆襲,不僅讓故事有趣,同時也讓品牌信息輕松融入劇情。這種主題的選擇,迎合了當下的娛樂趨勢。
●價值觀正向
品牌短劇不光是為了娛樂觀眾,還承擔著提升品牌形象的任務。因此,這類短劇通常傳遞正向的價值觀,表現出品牌的正面調性。
短劇中的人物設定和情節安排往往以積極、正能量為主,避免過度復雜或負面的情節。比如,星巴克的《我在古代開星巴克》通過古代和現代文化的融合,表現了品牌一貫的包容和友好價值觀。
03 品牌為什么扎堆拍短劇?
去年短劇風靡一時,而今年下半年,品牌們似乎一夜之間紛紛涌向短劇市場,掀起了一股品牌拍短劇的潮流。那么,品牌為什么會扎堆拍短劇呢?
●跟緊風口,獲取流量
短劇已經成為當下的風口,品牌當然不想錯過。過去幾年,短劇已經證明了其巨大的流量吸引力,尤其是在短視頻和碎片化娛樂的崛起背景下,短劇逐漸成為了新的流量入口。
市場營銷本質上就是一個緊隨趨勢的行業,品牌方深諳“哪里有流量,哪里就有商機”的道理。
當社交媒體興起時,品牌紛紛進軍社交平臺;短視頻火爆時,品牌們也爭先恐后地布局短視頻;直播帶貨火起來后,各大品牌又將重心轉向直播營銷。
同樣地,如今短劇風靡,品牌自然也要跟上,通過短劇這個風口爭取流量,以期望獲得更大的曝光和市場份額。
●市場營銷內卷
當前的市場營銷行業競爭激烈,品牌的營銷手段日益同質化,內卷嚴重。今年的市場環境并不樂觀,許多品牌如蕉下甚至撤銷了品牌部,這種焦慮感在市場人群體中普遍存在。
市場部的任務是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內找到有效的營銷手段,證明自己的決策前瞻性,而短劇正好成為了這一波的“安全選擇”。
當一個品牌成功推出短劇后,其他品牌很快就會跟風。這種“跟隨策略”背后,其實是各品牌之間的競爭與不甘落后。
營銷團隊的潛臺詞是:“你看XX品牌都在拍短劇,我們也得跟上,不能落后。”這種內卷加速了短劇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在品牌中的普及。
●碎片化趨勢
TVC已經沒什么人看了,因為碎片化環境下,沒人有精力花幾分鐘去看一個廣告。品牌拍短劇的優勢在于,它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吸引觀眾,還能以故事性和娛樂性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。
短劇,先別管消費者吸收多少,至少短劇有人看吧,也比TVC好看吧。這就比做沒人看的TVC強。
●獲取下沉市場
目前,很多品牌都在尋求拓展下沉市場,短劇在下沉市場擁有很高的占有率。
品牌通過拍短劇能夠更加容易地接觸到下沉市場的用戶,這些用戶的消費潛力巨大,尤其是對于品牌擴張和用戶增量的獲取至關重要。
因而,短劇恰好是打開這一市場的有效方式,它能夠幫助品牌獲取更多新的用戶群體。
●低預算測試
短劇的制作成本相對較低,尤其是不需要大牌演員或達人參與時,幾萬塊就能制作一部內容尚佳的短劇。因此,許多品牌可以把短劇作為一種低預算測試手段。
短劇可以視作品牌營銷的一次嘗試,如果效果好,可以進一步投入;如果效果不佳,損失也相對較小。這種低風險的特性使得短劇成為品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愿意嘗試的新興營銷手段。
04 品牌做短劇需要注意什么?
品牌拍短劇的目的不是制作一部好看的內容,而是通過敘事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,最終達成營銷目標。因此,品牌在拍攝短劇時,需要注意以下幾點。
●講好故事是基礎
無論是短劇還是廣告,講好故事都是品牌的基本功。
每個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品牌故事,短劇雖不是品牌故事,但也是為品牌營銷服務,因此同樣需要通過吸引人的情節來引發觀眾共鳴。
如果故事情節粗糙或編排雜亂,就無法獲得觀眾的好感,還容易引發負面評論,損害品牌形象。品怕做短劇,如果講不好故事,就不如不做。
●明確目標受眾
品牌在制作短劇時,需要清晰定義目標受眾。
比如目標受眾可能是年輕人、都市白領或特定興趣群體,短劇的內容和風格必須與受眾的興趣和生活方式相契合。
以IQOO手機為例,其電競題材短劇《重生之我在宿舍當爸爸》主要針對電競玩家和年輕消費者。這部短劇圍繞游戲性能展開,試圖觸及IQOO的目標用戶。
●品牌第一,劇情第二
品牌拍短劇的核心是為了營銷,而不是為了單純的娛樂。短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達成品牌的商業目標,比如提升銷售、推廣活動、或是提升品牌形象。因此,在拍攝短劇時,品牌信息的傳遞必須是第一位的。
如果短劇制作精良、情節豐富,但忽視了品牌營銷要素,最終無法傳遞出核心信息,這種短劇就本末倒置了。
品牌需要始終牢記,不是為了拍短劇而拍短劇,而是為了通過短劇傳播品牌信息。
●價值觀必須正確
品牌不同于電影制片廠,品牌的短劇必須確保價值觀正向。制片廠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拍攝另類、吸睛甚至具有爭議性的作品,但品牌無法冒這種風險,尤其是知名大品牌,它們需要傳遞積極的價值觀,強化品牌的正面形象,避免過于冒險或有爭議的內容。
一旦價值觀出現偏差,品牌可能面臨嚴重的聲譽危機。觀看短劇的觀眾越多,損失越大。因此,品牌在拍攝短劇時,必須確保內容符合公眾期望,并且符合品牌的一貫調性。
終極目標:迪士尼、樂高大電影
迪士尼的電影可以看成是為了銷售周邊的一部宣傳電影,迪士尼的電影劇情優秀,制作精良,并且品牌目標明確——為了銷售更多周邊以及促進樂園收入。從這個角度,迪士尼的電影對于品牌商業化是非常成功的。
同樣例子,還有樂高大電影,那可以看成是一部樂高的超長廣告。
品牌拍短劇的終極目標也是如此,既要實現內容優質,還要增強品牌的整體商業化運營,帶動更廣泛的品牌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銷售。這個層面的短劇是內容創作,更是品牌商業戰略的一部分。
05 短劇會成為品牌常規營銷手段嗎?
品牌拍短劇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。早在短視頻興起之初,就有金融品牌嘗試拍攝短劇,但那些作品大多質量參差不齊,充其量只能算是粗制濫造的廣告。
然而,隨著短劇風口的到來,越來越多品牌開始直接投入拍攝短劇。那么,短劇是否真的能成為品牌的常規營銷手段呢?
我認為可能性不大。現階段,很多品牌之所以扎堆拍短劇,更多是因為不想錯過風口,也受到同行的競爭壓力驅動。內卷的市場環境讓品牌紛紛跟進,生怕落后于趨勢。
對于大品牌來說,拍短劇的確提供了新的曝光渠道,但背后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。演員的選擇、導演的水平、劇情的設定以及品牌的植入方式,都是必須達到中上水平的,否則很容易損害品牌形象。
這種情況下,品牌短劇動用的人力、物力其實并不小,但最終的收益往往只限于短期的曝光。要真正實現品牌收益,短劇必須火爆,然而短劇能否火爆很大程度上是“靠命”,無法控制。品牌不可能長期干這種靠命的事。
另外,品牌的核心業務畢竟不是拍短劇,與其花費大量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短劇的制作中,品牌不如選擇與專業短劇機構合作或進行贊助,這樣更能平衡資源投入與收益。
短劇只是品牌營銷手段中的一種,等到風口過去,它估計也就逐漸淡出品牌的主流營銷策略了。
對于當下來說,既然短劇的風口來了,品牌花費也不高、風險相對可控,試一試也未嘗不可,萬一火了呢?